如何才能做好内审?
一、内审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得讨论下什么叫搞得好?
1.从活动实施层面来看:
审核范围是否全面?如是否覆盖到所有产品类别、活动场所、过程、设施设备和标准条款等。如审核食品安全,经常会忽略了辅助供应系统(如水、蒸汽、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返工处理环节、产品周转暂存运输环节、食品接触面验证、食品防护等,这跟审核策划有关,需要策划者熟悉体系范围。
审核是否能够抓住重点?由于审核时间比较紧张,在兼顾全面的同时也要善于抓重点来审。如关键原辅料的验收、关键工序的监控及验证结果、关键区域的环境维持状况及卫生管理、关键人员的能力考核、关键设备的清洁消毒及潜在风险、关键标准参数的确认等。
审核是否严格按照程序实施?审核是一项很严谨的活动,要保持严肃、紧张、活泼的氛围。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应出席首末次会议,审核员应严格按照计划把握审核进度,受审核方应尊重并配合审核员,责任部门应确定不符合项整改计划等。严格按照程序实施,保证审核活动的神圣及重要性。
2.从审核发现的质量来看:
是否只是发现文档层面的问题,如某某人没有签字、某某文件没有受控、维护检查无记录、某工序没有按文件执行等问题,这些审核发现,我们一般称为低级不符合项。这样的审核就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希望通过审核能够发现较为深层次的问题,如人员能力、设备技术能力、流程设计有效性、制度执行有效性、标准制定合理性、活动实施有效性、持续改进有效性层面的问题?如很多企业会推行5S检查活动,但现场管理还是很糟糕,这说明检查活动有效性存在问题。再比如,有个企业生产拉链头,出货前进行抽样检验,但还是经常收到客户关于外观的投诉,这就说明检验能力不足,按理应扩大抽样,但对于低价值的产品来说,无疑检验成本太高,这就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检验技术(如照相识别技术),实施全检,才能降低质量风险。
有时候审核也许没有发现问题,但不代表管理的有效性很好,这就是俗称的“盒子式审核”。
3.从不符合项改善有效性来看:
发现问题已属不易,但真正推动问题改善的才难能可贵。按照标准要求,不符合项应制定纠正和纠正措施,但很多时候只是采取了简单的纠正动作,并没有深入检讨问题的原因,所以问题也没得到正在的解决。
虽然从程序上,我们要求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的改善情况进行验证,但鉴于内审员自身的能力,验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从资料上似乎完成了闭环,但从效果上未必。
二、那如何提高内审的有效性呢?
根据上述3点,我认为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有效性:
1.做好审核准备工作
提前做好审核计划(一般都是部门式审核计划),计划除了列清楚受审核部门、条款以外,还应写清楚每个部门审核的重点事项;合理分组、分配审核任务,一般两人一组(新老内审员组合、专业互补);根据部门过程复杂度合理分配时间。
提前做好审核通知,通知到高层、各部门负责人和内审员。营造审核氛围,影响高层,最好让高层在关键会议上能表达对审核的重视;必要时申请出台相关的激励和奖惩制度(但必须获得领导的支持)。
提前召开一次内审员会议,明确内审员的审核任务,并对审核重点进行阐述,并要求内审员提前进行文审和准备内审检查表(对于新内审员,熟悉检查表非常重要)。
2、提高内审员的能力
其实,审核有效性的问题主要还是审核员能力的问题。但想提高内审员能力,也是最难的,不能一蹴而就。
首先,内审员得稳定,不能搞一两次就换人(很多也是因为企业人员极不稳定导致内审员更换频繁)。审核能力不是听一堂课、参与一次审核就能够获得的,想掌握内审技巧,就必须多实践,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确定好内审员对象后,就应着重培养。企业内审员不宜多,但宜精。
其次,以前审核主要是符合性审核,现在提倡有效性审核,内审员除了得掌握标准、法规等基本要求之外,内审员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功底,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如经营层面)来思考制度、流程等的合理性;所以企业在选择内审员对象时,应考虑其基本能力(如表达能力)、工作经验和个人性格等。
第三,前面说了得重视培养,但应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如选拔、绩效奖励、外部学习的机会、晋升的机会等,这样大家才动力去学习和参与审核活动。
第四,还可以在检查表上下功夫,有些企业会将检查表设计的比较详细,如应查什么文件、记录,现场应关注那些细节,都一一列出,这样审核员也能根据检查表完成审核任务。但总的来说,还是停留在符合性层面的比较多。毕竟审核是非常灵活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审核思路。所以检查表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只是初学阶段适用。
最后,还是一句话,熟能生巧。如果你能审上一百家企业,你也能成为专家。因为你可以从不同的企业身上学到好的经验,也能从这些企业的问题中去思考管理的本质(有时你觉得外审员很牛,其实只不过是他从上一家客户那里偷师到的,哈哈)。但是,我们内审员哪有这样的机会去审上一百家企业呢?所以,说了等于没说啊。
3、应重视审核结果的跟进和改善;
对待不符合项,内审就有可能没有像外审那样重视,毕竟外审的不符合项整改影响证书的发放,一般企业都会不惜资源,在领导的关注下实施整改,尤其是硬件设施问题,如果在内审时提出,整改起来有难度,涉及到钱,又或者领导觉得不是很急迫,就有可能被搁置了。
不管什么问题,我们倒可以从外审员验证不符合项是否关闭的过程来学习这种严谨性。有一个客户最近接受了劳氏审核,有些一阶段提出的问题,经过了两轮验证后才得以关闭,审核员细致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质量素养深深的影响了我,也让我感受到一个质量人应具备的素养。所以在推动问题的改善方面,审核组长需具备一定的影响力。